作者: yebuyugz9B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9-19 10:07
教研是促进学校变革、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而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位置偏远的山区,存在着大量的微型学校,这些学校普遍面临着在校生人数少、师资紧缺、建制不全、教育资源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共性问题。
山区微型学校教研求变
当下,山区微型学校的教研活动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学校内部,缺乏对教研活动的系统规划与设计,教师教研能力欠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教研意识;在学校间,各学校封闭教研,彼此孤立,各学科教师缺少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因而,现有的教研方式已不能满足山区微型学校教师成长的需要,也很难有效地推动学校发展。如何才能通过教研这种方式推动山区微型学校的有效变革?结合在山区微型学校支教的实际经历,笔者认为,山区学校的教研活动需要重新定位,实行“协同教研”的方式。
山区微型学校闭塞的教育环境、守旧的乡村文化和贫乏的教育资源,限制了教师发展的空间,现有的教研方式已不能推动学校的变革,教师要发展、学校要变革就必须突破当前的教研现状,寻找一种内外结合的方式。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推行,山区微型学校即将迎来一批新教师,新鲜血液的注入必然会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实际的指导。同时,地方师范院校和教科研机构也开始关注山区微型学校。因而,在强烈的内部需求与外部支持下,山区微型学校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在同一区域的山区微型学校之间实施协同教研,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现实价值。在这种形势之下,实行区域协同教研的方式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内微型学校的均衡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何谓协同教研?这里的协同教研指的是在乡(镇)级区域教育部门主导下,由学校内的教师、学校间的教师以及师范院校和教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团队,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在遵循平等参与、权责一致、分工协作、共享而非同质化的基础上,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学校、教师、专家之间的协同运作,形成教研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师的教学中。山区微型学校推行协同教研,旨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内微型学校均衡发展。协同教研形成的是一个有效系统,它能促进山区的学校、教师、专家实现群体协作。
协同教研应遵循的原则
推行协同教研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在协同教研中要坚持权力的赋予与问责统一。在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微型学校获得了在区域内举办协同教研活动的自主权。学校拥有策划、组织教研活动,享有优先应用教育资源,检查教研成果的落实情况等权力糖心vlog在线观看。但是,学校在获得权力之后,若不能有效地运用,就难免会滋生混乱,致使教育资源浪费。为此,在赋予组织方自主权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问责,以保障教研活动的质量。
第二,在协同教研中要遵循协作与竞争并存的原则。微型学校的教师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大家共同备课,同伴互助,彼此借鉴,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增进共识,形成信任、理解的合作信念。因此,协作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学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受教师内在需求和外在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之间、学校之间也将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态势。竞争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有着重大意义。
第三,在协同教研中要坚持多维目的的聚合式把握而非游离化的单一设计。一方面,协同教研的目标是在广泛征求各学校教研目标的基础上,对众多教研目标的聚合式把握,而不是追求某一学校或某一教师的个体化目标。另一方面,协同教研是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变革三维目标的统一,忽略了任何一个目标,也就失去了协同教研的本质。
如何推进协同教研的实施
首先,在学校内、学校间,以及学科内部、学科间实施多场域协同教研的组织形式,即在协同教研系统中,将每个学校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校教研场”;把区域内相近的几所微型学校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校际教研场”;把同一学科的每一所微型学校视为“场”的连续统一体,组成系统的“学科教研场”;再者,把各门学科的“子场域”联合起来组建成“跨学科教研场”。另外,地方师范院校与教科研机构专家在不同的教研场域中要发挥好专业引领的优势。这样就组成了包括专家引领、教师深入参与的教研共同体团队。
其次,在不同的教研场域中明确基本要求。一是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在协同教研活动中,组织方要提前汇总教师教研的需求,对于教研活动的任务要具体、明确地通知到每位参与者。二是明确教研的基本秩序。作为组织方,需要与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协商,明确教研活动的规则、纪律、程序等内容。三是例行检查并形成教研活动成果。组织方要对教师的教研记录、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情况等问题进行检查,最后形成教研成果,并将成果汇编成册。
再其次,完善协同教研的保障条件。一方面,乡(镇)教育主管部门要在经费投入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在保障场地、多媒体等硬件资源及一些日常教研活动的基本投入外,还应该向教师培训、专家引进等方面倾斜。另一方面,还要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为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协同教研创设激励机制。考核时既要对组织方和协助方进行考核,也要对各学校教研的整体成效进行综合评比,还要针对教师个体进行量化评优。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魏同玉系该中心硕士研究生,孙宽宁系该中心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24日第11版